引言
本报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以下简称《条例》)、《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教育部令第29号,以下简称《办法》)及教育部、市教委等有关文件要求,由米兰(中国)编制的2016—2017学年度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本报告电子版可从米兰(中国)网站(http: //www.mainfreightsfo.com)下载。如对本报告有疑问,请与米兰(中国)校长办公室联系,联系电话:83911022。
一、概述
2016—2017学年度,我校根据《条例》和《办法》等要求,信息公开工作运行正常,信息咨询工作开展顺利。
(一)坚持完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校务公开目录。我校一贯重视信息公开工作,坚持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学院、学系(实验教学中心)分级负责,党政职能部门、公共服务平台分类负责。校务公开在已有党政工作体制下开展,其中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由学校行政工作体系负责,党务公开由党务工作体系负责。纪检监察办公室监督检查。坚持向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党员代表大会报告通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落实校务公开各项工作。我校继续按照已经确定的公开目录逐一落实,各相关责任单位高度重视,依照规定实施管理、按时维护,有序推进信息公开实施。
(二)主动公开学校信息,采用多种信息公开形式,切实保障本校师生员工以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获得学校信息。我校主动公开信息,按接受信息人群分为对内和对外2类,我校对内即对全体师生员工,主要通过3种渠道公开信息:一是在校园内部网页公开,发布学校文件、工作动态、通知通告等,2016—2017学年我校通过管理办公系统发布文件148个,在校园内部网发布信息868条。二是召开会议,我校2016年共召开校级会议36个,还有其他各级各类会议。这些会议审议学校重大改革建设方案,通报学校各类工作进展,布置落实各项重点工作等,使信息沟通顺畅、工作落实迅速。三是公告栏信息公示,利用学校公告栏、宣传栏的渠道进行信息公开。我校在人流密集的地方长期设置了专门的“校务公开栏”,长期公开、定期公布涉及全局性的事务、常规性的工作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如教育收费等。首医大微信企业号上线,面向全校师生,打造学校移动应用入口,建立了师生与学校的移动互联,截至目前有11409人关注并使用该平台。
我校对外即对社会有需求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主要通过2种渠道发布主动公开信息:一是网络信息公开,我校社会公开网主页设置了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学校新闻、公告等栏目,发布学校基本情况、制度规范、教学科研信息、学生服务信息、学校重要工作动态及师资、财务、资产信息等各类公众关心的信息。2016—2017学年我校在社会公开网发布信息1164条。二是媒体信息公开,是利用学校媒体、社会媒体的渠道进行信息公开。我校扩大了校报校刊发放范围,并在网上公布校报校刊的电子版,提高了校报校刊的影响度。学校官方微信总用户数12603人,本学年公开信息310条。
(三)根据公众对高校信息需求特点,我校采取多种措施主动推送信息,提高信息公开工作的效能。对招生等公众需求量大的工作,我校主动做好信息推送服务,开放多种渠道发布信息,通过举办校园开放日专场、设立专门的电话、网络咨询通道,开通微博、微信平台,专人接待来访咨询,参加广播电台、电视台专场互动咨询等举措推送招生信息,使公众方便快捷地获得所需求的信息。我校还设立了实体的校长信箱,在网上也开设了校长信箱、纪委举报信箱,健全了信息通道,2016—2017学年我校校长信箱收到各类意见、建议、诉求信件35件,实名信件回复率100%。
二、主动公开信息情况
(一)学校网站信息公开情况
我校根据《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按照10类信息将学校网站主动公开的信息进行了分类统计。2016—2017学年度,我校各级各类网页共主动公开信息2032条,全文电子化率达100%。
各类信息公开的主要网址有:米兰(中国)主页/,米兰(中国)校园网页http://szsyweb.ccmu.edu.cn,米兰(中国)研究生招生网页http://yjs.ccmu.edu.cn/dweb/zhaosheng/,米兰(中国)本专科招生网页http://zhshjy.ccmu.edu.cn/col/col4281/index.html,米兰(中国)研究生就业网页http://yjs.ccmu.edu.cn/dweb/jiuye/,米兰(中国)本专科就业网页http://jy.ccmu.edu.cn/sites/p/01/index.jsp。
在网页主动公开的信息中:
1.基本情况信息172条,包括学校简介、学校章程、机构设置、学校领导、学校文件、各项规章制度等,占主动公开信息的比例为8.47%;
2.招生考试信息86条,包括本专科招生章程,分批次、分科类招生计划、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目录、招生咨询及考生申诉渠道、就业指导政策与信息等,占主动公开信息的比例为4.23%;
3.财务、资产及收费信息99条,包括财务、资产管理制度,仪器设备、图书、药品等物资设备采购和重大基建工程的招投标,预算、决算编制与执行情况,收费项目、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及投诉方式等,占主动公开信息的比例为4.87%;
4.人事师资信息414条,包括年度考核文件,校管干部任免、人员招聘与结果公示信息、拟推荐获奖人员公示、导师遴选、教师培训信息等,占主动公开信息的比例为20.38%;
5.教学质量信息837条,包括学科建设,教学研讨,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教学与科研项目申请立项、中期检查、成果评选、获奖信息等,占主动公开信息的比例为41.19%;
6.学生管理服务信息41条,包括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奖学金、助学金、学费减免、助学贷款与勤工俭学的申请与管理,结果公示等,占主动公开信息的比例为2.02%;
7.学风建设信息235条,包括学风建设动态、学生与教职工志愿服务、师德宣传材料、学术规范制度等,占主动公开信息的比例为11.56%;
8.学位、学科信息15条,包括学籍管理规定文件、研究生学位授予相关文件、拟授学位名单公示等,占主动公开信息的比例为0.74%;
9.对外交流与合作信息34条,包括留学生与海外学生教育、国际与国内教学科研合作信息、国际学生交流情况等,占主动公开信息的比例为1.67%;
10.其他信息99条,包括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假期值班信息、后勤服务信息、安全提示等,占主动公开信息的比例为4.87%。
(二)校报校刊信息公开情况
我校《首医报》每年出版15期,每期发行量5500份,发放范围为全校师生、校务委员会委员、各附属医院、上级单位、兄弟院校及有关媒体。同时《首医报》还在校园网上发布,从各个层面发挥校报宣传导向作用,方便广大教职工及时、全面地了解学校的情况。
(三)通过校务公开栏、现场咨询、微博、微信、短信平台、邮件等渠道信息公开情况
学校在校务公开栏公示了我校教育收费项目及标准;在宣传栏公示表彰优秀党支部、优秀党员、教学名师等先进人物和团体。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面向全社会推送学校教学科研、招生考试等有关信息。本学年我校接受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对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电函咨询、来访主要为招生、就业方面的咨询。我校也利用微博、短信平台、邮件多种渠道发布招生就业信息,并与咨询者互动。
2016—2017学年我校在研究生、本专科、成人学历教育招生期间接待来访和各类现场咨询约1.2万人次,电话咨询约1.5万人次;网上平台互动、电子邮件咨询0.3万人次,招生网页访问量78.5万人次,招生官方微博粉丝2.2万个,单个博文最高阅读量2.7万次。我校研究生和本专科就业网页访问量2.3万人次,利用短信平台主动发布就业信息1.5万条,组织校园开放咨询、校园招聘会等大型信息发布活动4场,小型招聘会和信息发布活动23场,为毕业学生提供有效岗位0.6万个。
2016—2017学年学校无依申请公开信息,无不予公开情况。
学校未收到针对学校信息公开工作的举报,无针对学校信息公开的诉讼案件。
学校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以问卷的形式向与会代表就学校校务公开工作进行了满意度测评,非常满意占48.4%,满意占51.6%,满意率达100%。
三、信息公开工作的主要经验、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深化信息公开内涵,完善信息公开举措。2016年12月学校进行了网页改版,扩充了公开栏内容:在社会公开网公告栏“招生、就业、招聘、招标”栏目的基础上增加了教学、科研、医疗板块,及时推送学校重大的教学科研动向和成果,便于广大师生及时了解学校工作动态和科研前沿信息;变更了本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招生就业链接位置,使其更为醒目,便于社会大众对公开信息的查阅和监督;在内部网页设立了公示栏,将各部门需要公示的内容集中放置,便于广大师生阅读。以上举措丰富了信息公开的内容,完善了信息公开的途径,促进了学校信息公开工作常态化和规范化。
(二)不断拓展信息公开渠道,落实信息公开制度。学校顺应信息公开需求,不断拓展信息公开渠道,认真落实信息公开工作。随着微信的普及,广大师生对公开信息的要求更趋向简便快捷。学校多部门建立了微信平台,将师生需求的教学科研信息和关心的热点信息通过微信平台主动推送给师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校官方微信关注用户从去年的0.3万人增加到今年的1.2万人,增长了3倍,说明学校微信平台已经成为信息发布的重要渠道并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今年的招生、就业工作也有很多信息是通过微信发布的,研究生和本专科学生的招生就业官方微信关注用户达1.5万人,还有各种咨询群,能够精准推送信息,并与咨询者及时互动。
学校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办法》及教育部、市教委等关于信息公开的各项工作要求,坚持信息公开的四个原则,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工作机制,不断探索工作规律,改进工作效率,注重工作实效,加大信息公开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部门责任意识和主动公开意识,拓展信息发布渠道,扎实有效推进信息公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