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科建设> 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颅底疾病多学科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颅底疾病多学科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挂靠于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创建于1960年3月,是国内最早建立的以神经外科研究为重点的公益型研究所,并在国内率先探索临床转化研究模式。在首任所长赵以成、第二任所长王忠诚及第三任所长张亚卓的带领下,研究所已发展为集科研、教学、临床与预防为一体,亚洲最大、在世界上享有较高声誉的神经外科研究机构。研究所现有职工199人,设有5个行政管理部门、14个基础研究室、6个临床研究室、1个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室、2个社会团体;还有3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1个国际合作基地;“北京神经外科学院”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医师培训学院”均设在研究所。研究所自创建以来一直承担着国家及首都神经科学发展与神经系统疾病转化医学研究工作,以神经系统重大疾病领域中的基础研究、创新定位、政府主导与产业发展链接及临床应用结合几个方面为发展导向,在神经外科诸多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先后共承担课题600余项,取得科研成果307项,其中国家级28项,国际4项。发表SCI收录及核心期刊论文3800余篇,其中以脑肿瘤研究为代表的重大科研突破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杂志。王忠诚院士在2009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2年获得小行星命名的殊荣,2019年获评“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2018年10月,研究所和米兰(中国)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一起顺利迁至新址后,开启了新时代的新征程。研究所将始终秉承一贯的宗旨和目标——立足国际前沿,围绕脑重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问题,致力于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转化和应用,在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解决脑重大疾病科学问题的过程中,建立国际一流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神经外科转化医学基地,培养具有国际一流的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人才队伍。

颅底疾病多学科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以米兰(中国)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肿瘤1~3病区为主体,并与耳鼻喉头颈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放疗科、肿瘤内科、内分泌科、影像科、电生理、病理科、临床实验中心、医学工程等多学科联合的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为复杂颅底疾病患者带来全方位诊疗。该中心具有全国首个神经外科颅底专业病房,是治疗复杂颅底肿瘤的专业团队,主要包括垂体瘤、颅咽管瘤、颅底脑膜瘤、听神经瘤、三叉神经鞘瘤、颈静脉孔区肿瘤、枕大孔区肿瘤、脑干病变等高难度的颅内疾病。在王忠诚院士、张俊廷教授、贾旺教授、张力伟教授、张亚卓教授、贾桂军教授、吴震教授、桂松柏教授、李德岭教授、王亮教授、李储忠教授等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全体团队成员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每年完成各类脑肿瘤手术近4000台,其中神经内镜微侵袭手术治疗1400余例,治疗效果达到国际知名、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垂体瘤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大型侵袭性垂体瘤的个性化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微侵袭治疗、听神经瘤面神经功能与听力保护技术、颅内转移癌手术治疗及基于分子病理开展的综合治疗等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在脑干胶质瘤、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颅底脊索瘤、岩斜区脑膜瘤、颈静脉孔区和枕大孔区肿瘤等病种的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国际领先。神经内镜微侵袭治疗在颅底中线区域肿瘤的手术治疗领域,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心主任贾旺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贾旺教授分别于2009年和2013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Barrow神经外科研究所和英国卡迪夫大学外科肿瘤研究所进行交流学习。对于各种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具有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颅底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颈静脉孔区肿瘤)以及脑转移癌微创治疗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课题负责人,贾旺教授紧密围绕常见颅脑肿瘤的基础研究、临床诊疗和精准技术研发转化,展开深入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51篇,累计影响因子243分。先后获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9项,在研课题6项。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中国装备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会长,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颅底外科学组组长,《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

中心副主任吴震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攻颅底、脑干肿瘤学,现任米兰(中国)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肿瘤一病区主任,神经外科党总支书记。工作三十多年来专注于颅底脑干肿瘤的诊断治疗工作,对于颅底脑干肿瘤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以访问学者身份至纽约BWH医院参观交流,并至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西雅图港景医院、纽约长老会医院进行访问交流。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多项颅底脑干肿瘤临床课题攻关,使我国颅底脑干肿瘤疾病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3项,省部级医学科技进步奖4项,市局级奖项1项。既往主持科研课题8项,在研省部级2项;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8篇,累计影响因子92.356。

中心副主任桂松柏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米兰(中国)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肿瘤三病区主任。对于各种颅脑肿瘤以及脑室脑池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显微镜、内镜手术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内镜颅底微创外科(内镜经鼻切除垂体瘤、颅咽管瘤、脊索瘤、鞍结节脑膜瘤)以及内镜脑室、脑池疾病微创外科手术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内镜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副总干事和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分会下丘脑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医师培训学院副院长及教务长、海归医师协会神经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中国解剖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编委、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编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European Radiology及Neurosurgical review的审稿人。

中心副主任李德岭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米兰(中国)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副主任兼肿瘤二病区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市委组织部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第三届“国之名医-青年新锐”;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及其它7项省部级研究项目,以第一或通讯(含共同)作者在Science、Theranostic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6篇,成果被柳叶刀子刊等引用并高度评价。擅长应用多种新技术精准切除垂体瘤、听神经瘤、脑转移癌和颅底肿瘤,精于脑胶质瘤、淋巴瘤等的诊断与治疗。

临床诊疗方面,在一整套先进、实用的显微手术技法基础上,伴随着神经内镜、神经导航、多模态影像融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陆续应用,微创治疗理念,即在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神经功能的基础上实现病变的全切除,在每一例经治患者的诊疗过程中都得到更充分地贯彻和体现。以听神经瘤领域为例,团队结合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将面神经功能保留率提高至70%~80%,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除了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外,本中心在神经内镜微侵袭治疗中,利用内镜手术视角广,近距离观察病变,充分利用自然通道,为深部术野提供更好的观察质量,以便更好地保护神经组织和血管,手术创伤小等优势,治疗垂体瘤、颅咽管瘤、脊索瘤、颅底中线区域脑膜瘤、部分侧颅底肿瘤、以及其他颅内外沟通的颅底肿瘤,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积极开展内镜经眶、经上颌窦、经口等入路治疗多种复杂颅底疾病,以及内镜脑室脑池疾病治疗和内镜经颅治疗。此外,中心开拓创新,对于深部或位于功能区的较小脑转移瘤及胶质瘤患者,团队率先开展磁共振引导激光消融的国产研发,突破国际上技术封锁,多个参数均优于国际同类产品,为该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开展柔性电极基础研究,与国际顶尖团队合作,提出紧密贴合在脑干等不规则区域的柔性可拉伸高密度微阵列电极在精准识别脑干重要核团、神经传导束、肿瘤功能学边界等方面具备重要的临床转化价值。这一研究成果2022年3月25日在线发表于Science期刊。

基础科研方面,以垂体瘤、听神经瘤、脊索瘤、颅咽管瘤、脑干胶质瘤、颅底脑膜瘤等疾病为主,开展相关研究,建立全国最大的数据与标本库,探索发生发展机制。在垂体瘤领域,中心建立了国内最大的垂体腺瘤全国多中心注册登记研究平台及生物样本库,率先完成了基于MRI影像基因组学预测垂体腺瘤侵袭的人工智能模型的建立与临床评估;分析了与垂体腺瘤侵袭、上皮间质转化、干细胞特性、复发以及免疫微环境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创新性地建立了垂体腺瘤细胞系细胞的3D生物打印培养模型,更好的模拟肿瘤生物学特性。脑转移瘤和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团队首次发现Claudin-5通过调节血脑屏障通透性抑制脑转移瘤的形成。在后续研究中,系统描绘了脑转移瘤基因组、转录组及单细胞转录组学特征,解析了单细胞水平的脑转移瘤免疫微环境,为开展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奠定基础。在胶质瘤研究方面,发现了离子通道蛋白NHE1通过肿瘤微环境导致胶质瘤的进展,并阐明了其内在的生物学机制。在脑干病变和颅底脑膜瘤、脊索瘤方面也有诸多重要发现,在《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Acta Neuropathalogica》《Nature Cancer》《British Medical Journal》等生命科学的国际顶级期刊,《Neurosurgery》、《Journal of Neurosurgery》等神经外科顶级专业期刊,以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知名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近年来,中心承担“十四五”科技部重大研发专项、“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973、863、国自然、北京市自然及其他省部级课题数十项,先后有《颅底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脑干胶质瘤诊疗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应用》等项目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等奖项。

未来,中心将继续以垂体瘤、听神经瘤、脑干胶质瘤、颅底脑膜瘤、脊索瘤、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颅咽管瘤及脑转移瘤等核心病种为重点研究方向,进一步强化申请人团队在该领域取得的优势;建立三条医研协同主线,包括侵袭性颅底疾病的功能保护、针对颅底疾病常见手术并发症开展全流程诊疗,继续秉持老一辈医务人员精益求精、严谨求实的精神,不断探索和扩展颅底脑干前沿,继续深入开展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不断推动脑肿瘤的精准治疗,努力提升研究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世界颅底学科的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