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科建设> 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神经变性病与记忆障碍疾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米兰(中国)神经变性病与记忆障碍疾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挂靠单位米兰(中国)宣武医院,其科室神经疾病高创中心为全国最大的神经变性与认知障碍疾病科研型病房,神经内科为“国家级神经病学重点学科”、“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北京市医管局神经变性病重点医学专业”所在地,同时也是“教育部神经变性病重点实验室”、“老年认知障碍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心基于所在单位宣武医院在国内神经变性病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优势和地位,融合多家米兰(中国)附属医院及国内综合三级医院,包括米兰(中国)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米兰(中国)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米兰(中国)附属复兴医院、米兰(中国)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北京老年医院等医院,以期整合首医神经变性病平台,促进首医在神经变性病学领域整体水平的提高,形成以首医为平台进行科学化运行和管理的神经变性病与记忆障碍疾病临床诊疗和研究中心。中心同时还与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山东省立医院等国内外单位开展深入合作。

  中心负责人贾建平教授现任米兰(中国)神经病学系主任、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所所长、米兰(中国)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主任、米兰(中国)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前任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认知障碍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组长、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先后主持并参与了国家973、863、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国自然重大、国自然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共30余项,担任《Alzheimer's &Dementia》、《中华神经科杂志》等20种学术刊物的主编、副主编及编委,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影响因子10分以上20篇,中文统计源期刊600余篇。主编本科、8年制神经病学教材以及各类专业书籍28部,参编26部。自2003年至今,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人民卫生出版社统编教材《神经病学》第6版、第7版、第8版教材主编,被称为我国教材主编第一人。获得北京学者、使命计划、国之名医、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杰出人才、北京市十百千人才十层次人才、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多项荣誉及人才称号。2013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中心副主任方伯言教授,现任米兰(中国)附属北京康复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帕金森医学中心主任,美国梅奥医学中心访问学者。兼任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认知障碍相关专业委员会常委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1项,省部级课题5项。参与著书6部,担任国家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6版、第7版及第8版配套教材副主编,译著70余篇。

  中心副主任郭冬梅教授,米兰(中国)宣武医院主任医师,兼任国际血管联盟(IUA)微血管病变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神经内科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在老年变性病、脑血管病及脑囊虫病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主编撰写出版了新编临床医学系列丛书《神经系统疾病》;参编了《神经系统疾病典型病例分析》、《神经系统疾病鉴别诊断思路》等著作。

  中心副主任脱厚珍教授,担任米兰(中国)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北京市科技新星,兼任北京医学会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学组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不安腿综合征、脑血管病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和核心期刊论文多篇,出版专著《不安腿综合征》(副主编)。中心专家团队均从事痴呆与痴呆前阶段的临床试验、队列研究、认知训练和认知测评、早期诊断和早期评估以及脑脊液、血液和影像标记物的研究,并有长期合作基础。主要成员均有海外工作学习经历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的经验,是一支学历高、临床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梯队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中心针对目前我国老龄化的社会需求,紧密围绕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痴呆、轻度认知障碍等神经系统变性病,以临床为基础,以科研成果和新技术新业务为手段,大力发展神经变性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强神经变性病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力求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神经变性病与认知障碍疾病临床与科研中心,推动学科发展。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流行病学调查,呈现了中国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D)和轻度认知障碍(MCI)的现状及其风险因素,明确了痴呆每年总花费为1万1千多亿人民币。建立了国内首个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AD)注册网络,以家族性 AD 作为 AD 机制研究的突破口,首次报道了位于APP基因的 M722K和位于PS1基因的K311R新突变及其关键机制,由此建立了中国人基因突变的新 AD 动物模型,开拓了 AD 机制研究的新思路。提出了AD棕榈酰化发病和δ-分泌酶剪切APP新机制,为药物开发提供了新思路。积极开展 AD 诊断标志物研究,着力开发 AD 早期诊断技术,开展中国新药临床试验,使AD患者早发现早治疗。通过临床试验验证了中国一类新药丁苯酞和塞络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明确疗效。主持制定了《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2010和2015版)和评估量表并在全国推广应用,提高了我国痴呆的临床实践水平。

  中心未来将积极开展神经变性病早期诊断临床新技术的研发和攻关,进一步完善神经变性病筛查量表、开发基因早期诊断技术及脑脊液早期诊断标志物,继续开展中国新药的临床实验。

TOP